今日南商 > 關於南商 > 企業社會責任
青海省海東區樂都縣城台鄉精准扶貧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為我國開啟“精準扶貧”工作奠定了基礎。以各地實際情況出發,確保扶貧投入符合群眾切身需要,關切到村到護,這是國家對於精準扶貧的出發點,也是每壹家承擔精準扶貧任務的企業開展扶貧工作的基本原則。
樂都縣地處青海省海東區,是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精準扶貧專案的開展點,信達集團已堅持於當地開展扶貧工作15年,對當地的精準扶貧工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通過實施科技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水利扶貧等壹系列扶貧開發措施,累計向樂都貧困縣援助資金2600多萬元,為改變樂都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當地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十五年來,信達集團始終堅持於精準扶貧第壹線,南洋商業銀行於2016年5月成為了信達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南商(中國)樂於承擔自身社會責任,投身信達集團精準扶貧的戰略佈局之中。
南商(中國)派遣扶貧工作小組至樂都縣進行了實地考察,走訪當地貧困家庭,到當地群眾中去,充分瞭解貧困護難處,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精準扶貧方案,於2017年5月開展了扶貧工作,現已初見成效。

泉水引流,解抉村民飲水難

城臺鄉於2015年統壹修建自來水供水設施,自來水源頭為雪山融化水,但由於天氣寒冷,自來水在整個冬天幾乎斷流。因此,城臺鄉政府下遊村子,包括檯子村、城子村、壩口村和山城村整個冬天均沒有自來水可供飲用,為解抉當地居民的飲水問題,發起了泉水引流點專案,方便城子村和山城、壩口等汲取飲用泉水。
經過1個多月的時間,於2017 年5 月25 日,南商(中國)資助修建的城子村泉眼引流專案竣工。該專案保障了全年常流泉水,解抉了當地村民冬天飲水困難問題。



關註基礎教育,將愛傳遍大山

城臺鄉當地村民收入微薄,為改善家庭經濟條件,該區域的青壯年勞動力多選擇外出務工,當地兒童多成為了留守兒童,同祖父輩生活,缺乏父母的關愛。南商(中國)關註此地少年兒童基礎教育問題,通過城臺鄉中心學校的平臺,為當地兒童開設獎學金、助學金項目。為當地留守兒童帶去社會的關愛,資助貧困家庭兒童順利完成學業;鼓勵學習優秀的兒童刻苦學習。 2017 年5 月31 日,城臺鄉中心學校召開六壹兒童節慶祝活動,發放了75份助學禮包;並向成績優秀的學生發放了獎學金,獎學金項目將繼續開設4年。


海南省儋州市大成鎮推賽村定點幫扶

海南省儋州市大成鎮推賽村是201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給南商(中國)海口分行的定點扶貧村。海口分行自承擔對該村的定點幫扶任務以來,一直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充分認識做好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分行積極履行定點幫扶推賽村的扶貧職責,有序推進定點扶貧工作。

推賽村下轄15個自然村,總人口2511人,共539戶人,其中:貧困戶151戶,貧困人口672人。經過近4年的幫扶,推賽村已如期脫貧摘帽,貧困戶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強化組織領導,夯實脫貧攻堅基礎

南商(中國)海口分行高度重視定點扶貧工作,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將定點扶貧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召開多次專題會議,圍繞省委省政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研討幫扶工作,總結開展扶貧工作經驗,鞏固幫扶成果。

自定點扶貧以來,海口分行幫扶小組先後20餘次深入推賽村開展調研活動,與鄉鎮、村幹部座談,走訪貧困戶,瞭解村裡的基本情況和相關貧困群眾情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扶貧舉措,為全村的發展和針對貧困群眾實施幫扶打好基礎。

2016年以來,海口分行組織發動員工為貧困戶送溫暖、對貧困戶子女進行扶學活動,共投入購買棉被資金3.24萬元、糧油等慰問品資金4.8萬元、助學金5.21萬元。針對貧困戶生活物資缺乏,冬天存在缺衣少被的情況及貧困戶學生生活費用的困難,扶貧結對小組深入貧困村莊,以實際行動溫暖貧困群眾,加大貧困戶學生生活學習上的資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安心投入學習,順利完成學業,並將定點扶貧工作與黨群工作密切結合起來,體現全體黨員對貧困戶的關愛和幫扶。


推進產業幫扶,促進村集體和貧困戶增收

分行立足村情,依託當地資源,發展有特色、可持續的產業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村集體和貧困戶增收。

推賽村委會成立的儋州百年黃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辦了符氏黃皮雞農莊,用於接待前來採摘黃皮的遊客。經深入調研,該農莊位於推賽村下屬的南吉村,南吉村出產的黃皮遠近聞名,農莊以菜肴“黃皮雞”為特色,配套以特色水果、綠色蔬菜、生態禽畜等,因此當地積極發展農家樂餐飲,吸引遊客在南吉村感受黃皮文化、體驗農家生活。但因黃皮雞農莊規模限制,遊客容納數量有限,影響村集體收入,且沒有水井導致取水不便,附近村民飲水存在困難。分行支援該村改建遊客餐廳、開挖水井等基礎設施建設,既解決了農莊及南吉村部分村民的飲水問題,也提升了農莊環境,擴大經營範圍,增加村名集體收入,用實際行動幫扶貧困戶。


堅持以消費扶貧為手段,豐富幫扶方式

分行積極回應省委省政府開展消費扶貧的號召,廣泛開展消費扶貧獻愛心活動,發動每位同事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到消費扶貧的行列中來,鼓勵員工在“海南愛心扶貧網”購買扶貧農特產品。截至2020年7月,分行員工在愛心扶貧網消費扶貧金額近1萬元。員工用自己的日常消費行動,在滿足自身日常需求的同時,也給全省廣大貧困群眾送愛心,為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今年5月29日,分行扶貧工作小組到大成鎮推寨村開展扶貧工作,深度參與大成鎮黃皮美食文化節暨消費扶貧活動,現場參與推寨村特色農副產品展銷活動,並主動來到攤位幫助村民招攬客人、維護秩序,協助銷售黃皮飲料、黃皮雞等特色美食。期間小組成員自費購買了推寨村出品的黃皮雞、黃皮果、蜂蜜、紅薯等土特產品,用實際行動推動消費扶貧工作,支持鄉村振興。

突出黨建引領,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針對部分貧困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分行開展與推賽村黨支部共建活動,制定村規民約,培育文明鄉風,從思想上進行教育引導,解決思想問題。此外,分還還通過入戶走訪、談心、宣講等途徑,積極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宣傳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等思想,幫助貧困群眾“扶”起脫貧的志氣、挺起脫貧的腰板、燃起對未來的憧憬,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主動回應黨和政府扶貧政策,通過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走上小康之路。

此外,分行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抓黨建促扶貧,組織村書記、駐村幹部、村委委員到分行參加黨建交流活動,著力提高村“兩委”幹部的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發揮村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開展清理環境衛生活動,改善人居環境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在2020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分行與推賽村委會就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達成共識。分行與村幹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清理衛生死角,改善美化當地村民的生活環境,營造祥和的節日氛圍,同時宣導“講衛生、樹新風、除陋習”的理念,增強了村民的環保意識,激發了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村民精神文明建設,打造生態文明的美麗鄉村。

分行深入調研,與村委會達成共識,於2019年捐贈4.95萬元,用於推賽村15個自然村雇用保潔人員定時維護村落衛生。該筆經費支出由鎮政府、村委會聯合監督使用,用於保潔人員的工資支出。此舉旨在持續改善當地村民的生活環境衛生,提升村民愛護環境的意識。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決戰年,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分行將進一步推進定點扶貧工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南商(中國)各分行多舉措助扶貧

2018年1月26日,南商(中國)南寧分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參加了廣西銀監局組織的“新春扶貧送溫暖”活動,為貧困山區的鄉親及孩子們送上了棉衣、棉被、羽絨服等愛心物資,讓他們體會到了新春的溫暖。河池市六圩鎮興洞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貧困村,交通狀況落後,石山為主,耕地面積少。近年來,在社會愛心力量幫助下,村民修了排澇渠及村路,但依然沒能擺脫貧困的窘境。全村貧困戶46戶,每戶均有超過兩名以上的兒童留守,教育資源缺乏。

南寧分行積極回應並參與了本次“新春扶貧送溫暖”活動,經過近四小時的跋涉,將棉被、羽絨服等物資親手送到貧困家庭的老人和孩子手中。一份慰問、一句關懷、一份祝福、一份幫助,南寧分行以真情和實際行動讓身處寒冷冬日的村民感受到絲絲溫暖,為廣西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2020年1月11日,江陰市委常委、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帶領江陰市統計局、信訪局、紅十字會及南商(中國)江陰支行一行走訪掛鉤薄弱村——江陰市璜土鎮蘆墩村,開展結對幫扶、扶貧慰問工作,給當地貧困戶送去了新春的祝福和誠摯的問候。

通過與村主要領導面對面的交談,計常委詳細瞭解村裡的經濟發展情況、村幹部為民辦實事情況,尤其是幾個重點貧困家庭的生產、生活、家庭收入和醫療報銷等改善情況。市委常委鼓勵該村領導班子要堅定信心,勇敢面對困難,依靠當前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增強村級“造血”功能,提高村級收入。同時,要圍繞民生實事可持續、可複製、可感知,集中精力為民辦實事,讓群眾共用發展成果。後續,南商(中國)江陰支行為該村捐贈扶貧款2萬元,為該村脫貧攻堅獻愛心。


2020年端午節到來之際,南商(中國)無錫分行瞭解到對口扶貧的延安農民因疫情影響,種植的蘋果等農產品滯銷,急需各方伸出援助之手。分行黨支部及領導班子迅速回應,調動分行資源,分行工會採購當地生產的蘋果和小米作為分支行員工端午節禮品,累計消費扶貧金額約1萬元。分行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生產銷售,説明農民解決生產滯銷問題,為扶貧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