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商動態
  • 《中國經營報》於11月9日刊登題為《南洋商業銀行(中國)副總裁陳偉:“內聯外通”需求擴大 外資行借勢佈局 | 在進博》專訪,原文如附: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也在20年中逐漸擴大。

    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期間,《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商(中國)”)副總裁陳偉,他指出,隨著跨境貿易的增加,外資銀行看到了更多“內聯外通”的機會,如國內進口跨境電商加速發展、境內供應鏈的進一步完善,給外資銀行帶來了更多展業空間;“跨境理財通”業務的落地,亦是外資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的新機遇。
      進口貿易增加是外資行境內拓展契機 《中國經營報》:今年以來,中國進口資料表現亮眼,前三季度進口規模再創新高,你認為,其原因是什麼?
    陳偉:據我瞭解,我國今年進口規模的增長主要有三方原因:一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我國最早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和擴散,並率先恢復生產,使我國的生產製造的優勢得以體現。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經濟體雖然遭受到疫情的衝擊,但經濟韌性較強,消費需求依然存在,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因難以扼制疫情的蔓延,致使許多生產無法儘快恢復,所以不少訂單轉投中國,導致出口貿易特別是消費品出口的快速增長,這也增加了對鐵礦石、原油、煤、銅、天然氣等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進口需求,推動了進口規模的增長。

    二是由於全球流動性寬鬆、終端需求逐步恢復等多重因素,今年來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也成為推高進口金額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我國外貿穩增長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疫情發生後,全國許多省市、地區推出了促外貿穩增長的政策,加大對外貿穩定增長的支持和保障力度,進一步提振外貿企業信心,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保障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運轉,推動外貿穩定高品質發展,這也進一步説明了進口規模再創新高。
      《中國經營報》:從國際市場上看,中國進口型企業在今年是否有新的困難出現?這些困難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陳偉:近年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因為美元等貨幣超發,漲價幅度都非常大,如鐵礦石、原油、煤、銅和天然氣等。我國又是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對國際市場依賴度高,每年都要花大量的外匯用於進口大宗商品。如果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不僅會增加進口企業的外匯支出,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也將對與進口相關的產業鏈(如化工、能源等產業鏈)產生系統性影響,而且會通過這些產業鏈向下游傳導,影響消費品的價格,從而影響我國整體價格水準,加大國內通貨膨脹壓力。

    另外,近一年來外貿海運市場出現愈演愈烈的“貨櫃荒”,平均3.5個貨櫃出去,1個貨櫃回來,海運價格也屢創新高,集裝箱自身的價格也不斷上漲。部分航運公司希望儘快將空箱運回亞洲,他們寧願空箱運回,放棄運輸當地出口貨物,也就是國內需要進口的貨物,因為這將減少在當地的停留時間,有助於加快空箱運回的速度,但這會導致進口企業的運輸成本上漲,運輸週期拉長。
      《中國經營報》:進口領域的變化,對外資銀行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外資銀行看到了哪些新的市場?
    陳偉:我們看到,在進口領域,進口跨境電商作為一個新的管道,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國人對於進口商品的需求水漲船高,國內跨境電商平臺優勢逐步顯現,海外品牌與零售商已將跨境電商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管道之一,特別是海外中小品牌和零售商,將進口跨境電商管道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嘗試。

    還有另外一個趨勢,現在的進口商不僅僅是把貨物和商品進口到國內,而是將外貿與內貿相結合,使進口成為整個供應鏈、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通過這種境外與境內流程的融合,能協助企業進行流程整合,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發展。對於我們這家最早進入國內的外資銀行,這是一個能夠充分發揮我行“內聯外通”跨境優勢的發展方向,我行既有豐富的跨境業務經驗,也深耕國內市場近四十年,非常瞭解國內的市場,可以協助進口企業跨境周轉、業務整合。
      “跨境理財通”將為外資銀行個金業務帶來新突破
    《中國經營報》:今年10月,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正式落地,這也是一個涉及多地聯動的機會。從具體展業情況看,目前跨境理財通落地的狀況如何?對銀行有哪些影響?

    陳偉:“跨境理財通”業務自2021年10月19日正式落地以來,業務開展整體平穩有序。南商(中國)通過線上簽約、代理見證開戶、線上風險測評、遠端購買產品等全流程遠端辦理服務,為客戶提供了較好的服務體驗。試點首周,南商(中國)大灣區分行“南向通”、“北向通”簽約破百單。

    跨境理財通業務的落地,讓我們能有機會更好的瞭解我們雙邊的客戶有哪些資產,又有哪些資產配置需求,未來外資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發展會有一個飛躍的發展。
      《中國經營報》:與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在“跨境理財通”方面具備哪些優勢?有哪些可以與同業分享的經驗?
    陳偉 南洋商業銀行的總部在香港,南商(中國)在國內市場已經深耕近40年了,深圳分行便是我們率先設立的分行,在“內聯外通”方面,我們是很有經驗的,對於大灣區的政策、市場、客戶,我們都有比較深入的瞭解。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具有極大的互補性,“跨境理財通”業務契合了兩地投資者差異化的財富管理需求,這也要求銀行需在服務、產品上下更多的功夫。這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對客戶自身風險承受力、投資經歷、資產配置偏好等等的關注。南商不單純地依賴理財產品來創造中收,而是更多地著眼于客戶本身,堅持為客戶創造有價值的長期財富管理理念,最後才帶來相應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