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金融報》於11月5日刊登題為《南洋商業銀行孫建東:為連續四年的“東方之約 中國之諾”倍感驕傲》專訪,原文如附:
11月4日晚,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習近平總書記的“進博之諾”激蕩著國人心懷,亦為全球注入強大信心。而作為進博會連續四屆“忠粉”,南洋商業銀行(下稱“南商”)厚積四載,將今年參展進博會的主題定為“優服務,促經貿,跨境融通展新章”。南商銀行執行董事、南商(中國)董事長孫建東表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南商作為一家誕生于新中國成立之年的港資銀行,連續四年的‘東方之約,中國之諾’令我們倍感驕傲。我們也將在此次進博會上積極做好參展商跨境投融資對接服務,並精心籌備了多場跨境金融主題論壇促進銀企交流,為國際經貿合作‘再升級’注入南商力量。”
他指出,自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以來,國內越來越多的進口商不僅僅把目光聚焦於如何把貨物和商品進口到國內,而是將外貿與內貿相結合,力求使進口成為企業整個供應鏈、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通過這種境外與境內流程的融合,能協助企業進行流程整合,這對南商來說是一次充分發揮“跨境融通”優勢的機遇。南商始終以“做最瞭解中國人的外資銀行”為服務遠景,既有豐富的跨境金融業務經驗,也深耕中國內地市場四十年,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稟賦,助力國內進口商進行跨境周轉、業務整合。
南商(中國)也關注到,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的產業結構迎來深刻變革,高新技術產業按下快速鍵,不少傳統行業的動能卻面臨潛藏的衰竭危機,其中的中小型企業更是亟待尋找新增長點,轉型需求迫切。南商(中國)緊抓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對我國外貿產業的重塑機遇,以客戶需求為切入點,結合自身的有利稟賦,著力為中小型外貿企業打造“差異化”普惠金融服務緊跟行業動向,通過進口信用證、出口保理等手段,為具備外貿背景的中小微企提供國際貿易項下豐富多樣的普惠金融服務。如今年南商(中國)為四川省一批中小型“小金花”酒企提供了“進口信用證配套海外押匯”、“國內信用證”等綜合授信方式的金融支援,助力川酒產業壯大“腰部”力量,走向世界舞臺。
而對於破“疫”復蘇可期的旅遊產業,南商(中國)亦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為發行境外債券的旅遊企業提供備用信用證增信,促其在新發展格局下持續提升旅遊產品競爭力。今年,該行為陝西旅遊集團開出8000萬美元債券備用信用證增信,而該筆債券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首筆旅遊類企業境外發行備用信用證增信的美元債券。早在去年,南商(中國)就以外債回流項下備證增信發債的業務模式,為武漢江夏農業集團發行6400萬美元境外債開出備證,落地了外資銀行首筆備證城投債業務,表外增信的備證業務已然成為南商(中國)實現其跨境服務特色的一個重要抓手。此次進博會該行亦將圍繞該業務開展多場主題演講和圓桌論壇,同時也借鑒了過往三年累積的進博會參展經驗,針對境內採購商、境外參展商提供國際結算、貿易融資、跨境擔保等一體化金融服務方案,力求滿足各行各業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談及創新跨境金融服務方式,孫建東特別強調:“南商(中國)近年來向‘開放銀行、資料銀行’的目標轉型,多管道探索數位化賦能經營的場景。我們嘗試了將RPA機器人與OCR識別技術引入支小助農線上融資平臺;圍繞物業繳費等場景試水社區金融、園區金融;或以帳戶管理為切入點提供融入貨運生態的融資與支付服務。”此次進博會,南商引入“數位化+跨境金融”的理念,除了在展臺互動電子牆上融入了金融科技相關元素,還邀請到騰訊科技公司,為參展觀眾精心籌備了一場以“數字科技與跨境金融的應用”為主題的小型演講論壇。
除了乾貨滿滿的精彩活動,南商此次的展區設計也亮點頻呈,展區內特別融入了“小型金融博物館”的設計理念和“紅色金融”的主題元素,以“實物展+超長屏影音展”的方式,呈現了南商從1949年成立至今以金融促經貿的一系列重要歷史資料,除了向展商、客商展示南商貿易金融服務和跨境資金服務的特色,更是將南商70餘年與新中國發展同向同行的奮鬥歷程以更視覺化、更具氛圍感的方式展現給觀眾。孫建東介紹道:“南商由愛國僑胞莊世平先生創辦于香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曾承擔著內地與香港、乃至香港與世界的商貿橋樑和金融紐帶作用,紅色血脈曾成就一代香江傳奇,而今紅色基因也將滋養南商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格局中,續寫華夏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