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商動態
  • 千呼萬喚始出來。9月10日,由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牽頭,廣東、深圳銀保監局、證監局共同參與起草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下稱“《細則》”)正式發佈,明確了北向通及南向通的監管要求,對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具有跨里程碑的重要意義,而對在華設立分支機搆的香港持牌銀行而言,亦是一次全新的發展契機。南洋商業銀行(下稱“南商”)由愛國僑胞莊世平先生1949年創辦於香港,1982年勇跨深圳河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家在內地設立分行的外資銀行,2007年其內地分行合而為一,轉制為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南商(中國)“]。從香江之畔起步,深紮灣區幾十年,南商多年來致力於為兩地客戶提供跨境金融服務,從香港到內地,服務一脈相承。   區位優勢打通獲客渠道:
    在祖國改革開放的版圖上,粵港澳大灣區始終是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南商香港母行在港擁有完善的分支網絡,而南商(中國)如今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機構佈局在大灣區,在深圳、廣州、珠海、東莞、佛山、汕頭等地區皆設有分支機搆,在網點覆蓋和客群積累上已臻于完善,具備了良好的跨境理財通業務開辦基礎。
      機制優勢聯通跨境服務: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南商自2020年末便著手進行兩地業務深入調研和需求對接分析,今年上半年完成業務系統驗收,在跨境賬戶開立、資金跨境匯劃、產品盡職審查、業務風險評估、認購渠道搭建等方面,皆已作出綜合佈局。此外,南商(中國)也以“兩地雙客戶經理制”和“跨境一體化服務“兩記“特色化”強拳,為跨境理財通業務做足充分準備。
      經驗優勢暢通資金流轉:
    南商自2020年年初就推出香港與內地的理財互認服務,兩地理財客戶除了便捷跨境金融服務外,還可獲得兩地同名賬戶匯款手續費減免、外幣鈔轉匯手續費豁免等一系列實打實的優惠。在跨境服務的內控制度、操作規程、賬戶管理、風控措施等方面,南商皆具備了內部機制確立和外部客戶服務的豐富經驗。
      渠道優勢融通資源配置:
    為滿足大灣區內激增的理財需求,南商(中國)目前已與國內十餘家基金公司開展合作,並與興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了淨值化理財產品的代銷合作。針對不同類型客戶的跨境資產配置需求,南商(中國)資深投資顧問團隊將從產品類型、投資策略、長期業績表現等維度,精心為客戶篩選符合跨境理財通業務要求的明星基金產品。
      跨境理財通的出臺,令個人投資者首次可以直接開立和操作跨境理財投資賬戶;而其針對的並非只有高淨值客群,亦包含了中產階層,“面向普羅大眾”和“操作直接簡便”是其較以往深港通、債券通等跨境融通業務的一項重要差別。《細則》中對於單個投資者額度上限管控的規定(投資者個人額度上限為100萬元人民幣),恰與南商在零售業務上的客群定位相為匹配。南商始終以做“最瞭解中國人的外資銀行”為服務願景,不同于諸多在華外資銀行瞄準超高淨值或帶有國際化色彩的零售客群,南商更希望將多樣的金融產品和專業的金融服務帶給更廣大的中層客戶,豐富其跨境投資渠道和投資品類。   臨江聽潮,灣區觀瀾。南商(中國)將持續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支點,以跨境理財通業務機遇為抓手,不斷與香港母行深入聯動,攜手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