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商動態
  • 5月6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公開徵求意見,這意味著跨境理財通的正式開通也指日可待。從今年2月諒解備忘錄出臺以來,各家金融機構都翹首以盼、積極準備,只待相關政策細節進一步明朗化。而此次《細則》對內地投資者開展“南向通”的條件門檻、“北向通”的可投範圍及額度等跨境理財通的操作細節予以了明確。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南洋商業銀行這家港資銀行就一直對粵港兩地業務進行調研,並密切與監管機構溝通,目前針對封閉帳戶運作的系統搭建已基本收官,符合《細則》中提及的“內地代銷銀行還需具備資金封閉管理的技術條件”。
      聯通中港兩地:區位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在近幾十年一直承擔了我國金融市場一些創新探索的職能,金融投資環境的構建始終走在全國前列。而南洋商業銀行作為一家與新中國同齡的港資銀行,1982年便勇敢跨過深圳河,在內地設立了新中國第一家外資銀行分行。四十餘年深耕粵港澳地區市場,精耕融通中港兩地的資產配置業務,這份區位優勢令該行在跨境理財通業務先行先試上具備了帶有區域化特色的客群基礎和服務優勢。
      依託資源稟賦:經驗優勢
    《細則》中明確:“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總額度暫定為1500億人民幣。額度有限情況下,內地代銷銀行自身的經驗稟賦和資源稟賦重要性凸顯。從《細則》中明確的資金劃轉、帳戶開立等要求看,本次跨境理財通與繼往推出的深港通、債券通的金融跨境互連線制類似,無論“南向通”、“北向通”,業務資金都是閉環匯劃,封閉管理,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而資金兌換在離岸市場完成。早在2018年,該行發行的金融債便引入了債券通方便香港投資者參與;2020年,該行深圳分行通過“深港通註冊易”管道成功為港商投資者獲准工商及稅務登記,取得了前海自貿區營業執照,為港人港企的跨境投資“引進來”雪中送炭。可以說,該行具備了快速推進該類金融跨境聯通業務的經驗優勢,同時依託信達集團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可為客戶提供更綜合化、或專屬化的金融服務。
      注重中層客群:定位匹配
    《細則》對“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單個投資者實行額度管理,投資額度為100萬元,且需具備2年以上投資經驗。這與該行在零售業務上的客群定位相為匹配。南洋商業銀行立志於做一家最瞭解中國人的外資銀行,這並非口號,而是七十餘年的親踐所證。在華外資銀行通常在零售業務領域會瞄準超高淨值客戶或帶有國際化色彩的客群,而該行更希望將豐富金融產品和專業金融服務,盡可能多地帶給有一點財富基底、具備一定理財經驗的中層客群。
      南商(中國)副總裁韓秀珍表示,自粵港澳大灣區起步之始,南洋商業銀行便始終緊跟其發展步伐,持續為粵港澳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充分利用內地、香港兩地聯動優勢和信達集團資源稟賦,制定了《大灣區特色金融服務方案》,推出了『理財互認』服務等,在跨境理財通的新跑道上,努力跑出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