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商動態
-
2018年11月12日,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習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提到,改革開放之初,港澳同胞紛紛北上投資興業,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包括開設第一家外資銀行分行等。這個“第一家”指的就是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以下簡稱“南商”)。南商此舉為深圳經濟特區帶來了資金支持,引領了眾多實體經濟客戶跨過羅湖橋,開啟了特區建設初期的“三來一補”發展模式。南商由此成為祖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2019年,與新中國同齡的南洋商業銀行將迎來70華誕。70年來,南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她的每一次歷史性轉折,都與新中國經濟建設的節拍同步;70年來,她一直心向祖國,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奉獻一己之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了正能量;進入新時代,南商實現轉型發展,開啟了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新征程。
不忘初心與祖國同行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同年12月,愛國華僑莊世平先生在香港創辦南洋商業銀行,成為港澳地區第一家同新中國建立金融業務往來的銀行。開業當天,南商懸掛起港島第一面五星紅旗,旗幟鮮明地擁護新中國。南商獨家經營僑匯和內地貿易結匯,率先成立華僑服務部,被譽為“華僑之家”。
南商於1950年6月21日在澳門成立南通銀行。後來,為配合國家在澳門行使主權,南商把澳門南通銀行全部資產無償地轉讓給中國銀行,為澳門經濟發展及平穩過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建國初期,百廢待舉。南商通過開展華僑業務,吸收大量資金,一方面架起了溝通內地與港澳及海外的橋樑,另一方面,也為內地提供發展經濟所急需的可貴外匯資金,打破了西方勢力的經濟封鎖。
上世紀五十年代,南商在僑匯業務基礎上又發展了信託服務。服務範圍擴展到代購店鋪物業投資、代管收租、代投資股票、代收樓宇、代尋找戰爭失散親屬、代辦遺產承繼等;南商首先創辦了L/G業務,是當時全港唯一能憑L/G付款的銀行,1952年7月創辦了遠期匯款服務。南商以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的優質服務,建立並打響了自己的品牌。
1977年,南洋商業銀行在香港成功購入整棟大廈作為總行行址,開創了中資銀行購置房地產的先例;1979年,國家的改革開放奏響序曲,南商在香港業界率先成立中國投資諮詢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僅僅一年的1981年,南商就發行第一張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信用卡——“發達卡”。
作為一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莊世平先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受到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創辦南洋商業銀行的初心,就是一位海外赤子的拳拳報國之心。他曾說過,作為一個中國人,這個根不能忘。國家民族不富強,不自立,做一個中國人是很難過的。在國內大家都在一起,也許感覺不強烈,跑到外國去,這種感覺十分強烈。
與深圳結緣創下多個“第一”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發地,其與香港在地理位置上的天然聯繫,讓南洋商業銀行與特區結緣。南商在這片熱土上創下了多個“第一”。
1982年1月9日,在深圳羅湖華僑旅行社一間平房裡,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宣告成立。對南商來說,這是一大步。對中國金融業而言,標誌著內地銀行業正式啟動開放之門。
今天,外資銀行在中國設點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但當年卻需要相當的魄力與勇氣。南商申請設立深圳分行時,中國金融體制尚不健全,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剛剛恢復,金融法律更是一片空白,中國第一部銀行管理暫行條例直到1986年才頒佈;當時的深圳還是個普通的小鎮,水、電、通訊、道路等基礎設施無從談起,軟硬體條件距離現代化城市更是相去甚遠,特區政府也還在組建和完善中。南商人就是在這種條件下背著米和油跨過羅湖橋,自己在僑社埋鍋造飯,點亮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第一抹星星之火。1983年,南洋商業銀行蛇口分行開業。
南商深圳分行驚豔登陸,一開業就實行電腦存款,叫號服務更令人耳目一新。“登陸”之初,南商的經營業務範圍包括存款、放款、匯款及押匯等,服務物件是境外企業和境外居民,但更主要的工作是為內地建設提供資金和引進外資,為香港和海外投資者物色適宜的內地合作夥伴,並成為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的一大推手,在中國金融業發展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6年加盟南商發展的香港員工關錦樂,32年來從普通職員做到了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商(中國)”]深圳嘉賓支行的行長。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蛇口工作時,海上世界還是一片灘塗。改革開放40年來,整個深圳的發展變化令世界矚目,他本人、南商及南商的客戶也與深圳共同成長。
南商不斷將新產品、新服務、新管理模式引入深圳。牽頭發放改革開放初期“第一筆”金額最大的國際銀團貸款,促成上海希爾頓飯店、北京假日酒店、杭州黃龍飯店、廣東浮法玻璃廠、大連富麗華酒店、北京長城纜車系統、天津大輪胎廠等許多重大專案的落地;在深圳獨家發行“第一張”通行內地的信用卡——“發達卡”;在深圳發放內地“第一筆”商品房按揭貸款;安裝“第一台”ATM自動取款機……
深圳特區建立之初,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經濟特區管委會主任、深圳市委書記兼市長的吳南生對莊世平先生表示,希望從南商借錢建設特區。莊老說,其實特區有“大把錢”,比銀行還要“富”。特區327平方公里的土地,貴比黃金。只是土地屬國有,不可以自由買賣。但深圳是經濟特區,是否可以讓土地流通?用地換錢的思路不久變為現實。1981年,特區房地產公司與香港妙麗集團合作,深圳出地,妙麗出錢,共同開發中國第一個准商品房社區——東湖麗苑。而莊世平先生與妙麗集團董事長劉天談妥,南商將把香港市場上成熟的樓宇按揭模式引入深圳。項目合同剛簽,東湖麗苑即在香港預售,被一搶而空。第一批推出108套房源,均價為2730港元/平方米,比當時香港樓價便宜一半以上,而且優惠多多:一次性付款可打九五折;業主可免稅購買三件家電;買房送兩個深圳市戶口指標。東湖麗苑二期項目結束後,內地獲利近千萬港元。正如莊世平先生所說,土地可創造巨大財富。現任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助理總裁兼深圳分行行長曾軻評價道:當年這個按揭貸款產品並不複雜,但對於深圳乃至整個內地而言,它的示範意義卻是深遠的。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特區各項事業的發展,南商在深圳業務日益擴展,這令莊老非常欣慰。他全身心地融入特區建設,1998年獲得“深圳市榮譽市民”稱號,2007年96歲高齡的莊老去世後,與夫人長眠于深圳大鵬灣華僑墓園。
2019年1月9日是南商(中國)深圳分行成立37周年的日子,37年來,深圳分行與經濟特區共成長,成為同城外資銀行中的佼佼者;在優質服務方面,更令同行和客戶刮目相看。2018年,南商(中國)深圳分行榮獲中國銀行業協會頒發的“文明規範服務千佳單位”,成為全國唯一蟬聯三屆此項殊榮的外資銀行。37年來,南商深圳分行的驕人業績和各項榮譽,是對莊老這位愛國僑領的最好告慰。
南商(中國)深圳分行營業部連續三屆蟬聯中國銀行業協會頒發的“文明規範服務千佳單位”。
轉制發展天地寬
以下這組日期,記錄了南洋商業銀行在內地成長的重要足跡:1988年10月29日,在海口設立分行;1992年11月23日,在廣州設立分行;1993年11月12日,在大連設立分行;1995年12月18日,北京代表處升格為分行,南商成為首批在北京設立分行的外資銀行之一。仔細品味這幾個時間節點會發現,南商是循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路徑在有序前行。如同當年進入深圳一樣,南商的每一步發展都蘊含著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良苦用心。
從1988年落戶海口,到2000年中國“入世”前夕,南商緊隨中國開放的步伐,從沿海逐漸走向內陸,內地分行數量增加到6家,融資項目遍及全國各地,引進外資金額超過150億港元。
1992年小平南巡,中華大地掀起新一輪改革開放熱潮。國家批准廣州、大連、青島、南京、寧波、福州、天津7個沿海城市對外資銀行開放。不久,南商的廣州分行、大連分行先後開業紮根,業績蒸蒸日上。1993年11月,南商等4家金融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的合資銀行浙江商業銀行正式對外營業,主要針對境外機構、合資企業及境外居民提供金融服務,開展外幣業務。
1997年1月,中國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資銀行遷址浦東並經營人民幣業務。1999年7月,中國批准擴大了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範圍。內地對外開放之門每放寬一點,南商都會迅速跟上,走得更遠更深。
從南商落戶深圳,到南商挺進內地腹地的10餘年來,南商積極支援內地經濟建設,融資遍及全國各地,專案建設碩果累累。
2001年國慶日,包括南商在內的13家香港中資金融機構重新整合,合併成立中銀香港集團,履行香港政府授權的港元發鈔職責。2006年,中國銀行成功上市。南商作為中銀香港集團的重要一翼,其品牌得以保留,成為中銀香港旗下一家頗具競爭力的金融機構。併入中銀香港,于南商而言,就像倚住一棵參天大樹,從此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2001年以來,南商先後推出“尊貴薈”“晉富集”等綜合理財服務,為南商帶來大量的非利息收入,也建立起更廣闊的客戶基礎。
2003年,抓住“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簡稱CEPA)所帶來的商機以及內地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機遇,南商積極開拓內地市場業務。2006年,中國銀監會批准了南商的衍生工具業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業務申請,以及轄下獲准開辦人民幣業務的內地分行可將業務擴大至吸收中國境內居民每筆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定期存款。
加入中銀香港,南商得以繼續保留銀行牌照、名稱和獨立的法人地位,作為中銀香港全資附屬機構的獨立品牌繼續經營。既可加大中銀香港的優勢,又可令南商的特色得以延續,南商在海外的影響力得以繼續發揮。香港金管局的統計資料表明:2003年除滙豐銀行以外的香港八大銀行中,南商的業績排行第二,盈利達16億餘港元。
作為一家身份特殊的外資銀行,南商在中國入世後也喜獲“國民待遇”。2007年12月14日,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南商內地分行成功轉製成為法人銀行,實現了本外幣業務相互結合,為境內外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金融服務。這對於南商來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轉製成為法人銀行後,南商(中國)飛速發展。就人民幣零售業務而言,個人存款規模從2007年底的不足2億元人民幣、占比僅為9%,發展至2011年底的146億元人民幣,占比33%,貸存比也從2007年底的近700%下降到2011年的71.5%,總資產規模達到670多億元人民幣,是改制之初的4倍多。
2009年8月1日起,中銀香港將其內地分行改制併入南商(中國),使南商(中國)的網點數量、資產規模、資產品質大幅提升,網點由原來的9家分行、4家支行增加為11家分行、7家支行;資本金規模由原來的25億元等值人民幣增加到41億元等值人民幣,成為中銀香港在內地的主要業務平臺;2011年9月19日,南商(中國)與中國銀行正式宣告進行管道共用合作——南商(中國)作為中國銀行附屬機構,納入中國銀行網點系統,南商(中國)借記卡持卡客戶可共用中國銀行境內1萬餘家網點和2萬多台ATM自動取款機的便捷網路與服務。這意味著,手持南商卡,即可走華夏。由此,南商(中國)如虎添翼。以中行龐大的網路做依託,南商(中國)在內地的品牌形象及客戶口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助力國家倡議和國家戰略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2016年5月30日,中國銀行與中國信達在香港聯合舉辦南洋商業銀行股權交割儀式。自此,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成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其全資附屬機構——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外商獨資商業銀行,開啟了新的發展征程。
作為信達金融版圖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南商(中國)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依託綜合金融集團的協同運營,以企業金融服務為重點,以財富管理為亮點,以跨境金融服務為特點,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領先市場的商業銀行。
股權交割後,南商(中國)立足改革轉型,積極創新發展,借助信達集團資源,在保持外資法人銀行傳統經營特色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打造“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的經營特色,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加入信達集團兩年來,南商(中國)秉承集團“發展新引擎、協同新紐帶、轉型新平臺”的總體戰略要求,實現了完美轉身。
南商(中國)以業務創新、產品創新為切入點,探索盈利模式轉型,實現業務突破。依託集團優勢,相繼推出跨境投融資、國際貿易融資和國內貿易融資項下的綜合跨境金融服務產品。通過牽頭銀團貸款、發行ABS業務等方式加強同業協作,提升資本綜合收益。積極行銷大中型企業及其在國內交易中的上下游客戶群,推進國內貿易供應鏈融資業務模式。
南商(中國)在客戶、管道、產品、風控等重要方面充分融入中國信達。在傳承和發揚審慎運營的商業銀行文化的基礎上,南商(中國)充分利用中國信達在資產管理、多牌照平臺以及豐富的客戶資源上的優勢,迅速拓展客群、研發特色產品、持續高效整合、擴大業務規模,加速專業化和特色化經營,不斷提高風控能力。南商(中國)加入中國信達以來,利潤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為中國信達的發展增添了新動能。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南商總資產已達到3631億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增長16.11%。相比2015年,兩年間總資產增長45.36%,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與此同時,2017年南商銀行實現收入11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存款總額達2715.1億元,貸款總額達1962.5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長17.25%和16.23%。
進入新時代,“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為南商“立足香港、深耕內地,服務全球”的蝶變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近年來,南商(中國)依託跨境協同優勢,擔當境外融資、離岸市場、跨境金融等領域的“超級仲介”,持續向“一帶一路”重大專案提供融資支援服務,已累計提供授信額超過百億元人民幣,成為“一帶一路”的金融新力量。南商(中國)依託母行在港的跨境區位優勢,以“境外+外幣”的雙外模式為主要策略,説明企業以更短時間獲得低成本的融資支持,包括為境內企業克服“走出去”等制約因素,為企業客戶在海外投資“走得穩”提供支援。
在“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方面,南商將銀團貸款作為重點打造的產品品牌。借助在境內外廣泛的合作銀行網路,南商(中國)積極拓展境內、外銀團業務市場,持續提升銀團市場影響力及市場份額。2017年,南洋商業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香港分行共同組成銀團貸款,支援迪拜政府代理迪拜財政部為借款人的銀團貸款,該筆貸款用於當地基建專案,貸款金額為5年期5.35億美元,南洋商業銀行參貸50%份額。
2017年,南商(中國)還參與了國家某重點化工集團的跨境專案——收購一家全球領先的“一帶一路”沿線某國農藥企業。該項目涉及金額較大、時間緊迫,為支援該集團順利完成“一帶一路”建設收購,南商(中國)聯合母行南商(香港)在短時間內成立俱樂部銀團,為企業提供了融資安排。該筆跨境收購對填補我國在專利農藥和種子領域的空白,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等多方面將起到積極作用。
2018年以來,南商(中國)已成功牽頭籌組銀團貸款合計超過60億元人民幣,牽頭或參與的銀團貸款餘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投向了“一帶一路”建設融資項目。
近日,南商(中國)曾軻助理總裁與筆者交流時談到,在“互聯網+”的大潮下,傳統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是一種必然。未來的南商將繼續用好“改革創新”的關鍵一招,深入研究新經濟、新業態,在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當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大灣區總體規劃呼之欲出。南商(中國)將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依託母行在香港70年的深厚根基和改革開放以來深耕珠三角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等核心城市的優勢,為灣區發展貢獻南商力量。70載春華秋實,新時代走在前列。南洋商業銀行正在邁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