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商动态
  • 《澎湃新闻》于12月4日刊登题为《新常态下,外资行在华发展之路要怎么走? ——对话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总裁程泽宇 | 走进外资行系列…》专访,原文如附: 编者按:
    2020年被称作“外资元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准入条件,中国金融业迎来全面开放。

    那么,新发展格局下,外资银行从中看到了哪些机会?又有哪些自己的打算?未来对中国金融开放还有哪些期许……

    《国际金融报》推出“走进外资银行”系列访谈,与外资行的首席执行官、首席经济学家、财富管理部负责人等聊一聊他们心中的答案。

    “中国金融开放的速度和覆盖面都是史无前例的。”近日,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程泽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谈及金融开放话题,难掩喜悦之情。

    外资牌照、中资背景。一直以来,与新中国同龄的南洋商业银行都具有着“红色基因”,既了解中国市场又熟悉国际规则是它的优势所在。

    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程泽宇回顾了外资行多年在华的发展境况以及他对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期待。

    拥抱新机遇:史无前例的金融开放
    未来,南洋商业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规模是否会进一步扩大?

    当记者将这一问题抛向程泽宇时,他给出了坚定的答案:“一定会”。他说,南商始终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事实上,自1982年跨过深圳河设立第一间内地分行起,南商在华经营期间已伴随中国经济腾飞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

    今年以来,尽管受新冠疫情暴发、逆全球化及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区域摩擦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停滞且地缘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但中国应对内外部矛盾的措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程泽宇进一步解析称,从内部而言,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和社会生活已接近恢复正常,全年整体经济发展将处于宏观调控的目标区间之内;从外部来看,中国采取了更加开放的心态应对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进程。

    “这一系列措施均体现了中国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也充分展现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以及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决心。”程泽宇表示。

    2018年以来,中国在扩大金融业开放上集中出台了40多条举措,无论是开放的速度,还是开放的覆盖面都是史无前例的,这让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迎来全新的机遇,包括设立分行、业务拓展等方面的限制得到进一步的放宽。

    自今年4月1日起,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包括券商、保险、基金、期货、信用评级公司等都可以来中国设立全资公司或收购中国的同类金融机构。可以说,中国金融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起初步的规则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对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程泽宇告诉记者,在部分细分领域,如券商和保险的规模、评级机构的公信力等,较国外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差距。在市场开放后,这些成熟的境外机构进入将直接带来更为市场化的竞争。而对于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来说,如果不做进一步的改变,则并不是一件好事。

    程泽宇补充道,金融行业局部领域的整合、洗牌、收购在所难免。通过外部竞争的引入,也将打破过去的牌照垄断,促进行业进步,形成健康的行业环境,有利于打造中国公司的竞争优势。相信未来会有一批代表中国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在开放市场中脱颖而出。

    回首来时路:资本利用效率待提高
    “外资牌照、中资背景”使得南洋商业银行是外资银行中具有较为鲜明个性特征的一家。

    据程泽宇介绍,南商作为一家具有“红色基因”的外资银行,一直以来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它既是了解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又是中资企业中最熟悉国际规则的一家银行,能够横跨和兼顾境内外。

    “我们需要思考怎么利用这些优势,发挥好中外桥梁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同时,利用好持续释放的政策,让南商更全面地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和发展,更好地服务客户,也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程泽宇表示。

    回顾外资银行在华过去十余年间的发展,程泽宇总结出四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份额较低。外资行进入中国这十多年,虽然经历了快速发展,但是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仍然非常低;

    二是盈利能力较弱。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业务十多年,但是盈利能力始终不如中资银行。从资产利润率、净息差两个指标来看,均远低于中资银行;

    三是资产质量较好。由于风险偏好、行业投放、业务品种等原因,外资行的不良率水平普遍低于中资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016年开始持续上升,但也始终高于中资银行,两项指标均较大幅度高于监管要求;

    四是资本充足,流动性好。银保监会对所有银行流动性比率要求不得低于25%,对非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不得低于10.5%。外资银行在这两方面均满足监管的要求。

    程泽宇称,外资银行在华“法人化”之后,国外母行大幅度对其补充注册资本金以开拓市场。不过,资本充足率远超过同业这个情况也反映了外资银行对资本的利用不够充分,资产端业务没有得到全方位发展,致使盈利能力较弱。

    此外,程泽宇也坦言,“南商也清楚地认识到,近几年来中小银行的发展差异非常明显,因此必须去思考怎样发挥自身优势,顺势而为,合规经营,有序发展。这样,银行才能走得长、走得远、走得好。”

    核心竞争优势:具备较强的“跨境”特色
    有分析认为,反思中国金融开放的初衷,作为高储蓄经济体,中国本身并不在数量上缺乏资本。因此,引入外资银行的目的就是要对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善加利用。从这一点出发,应该充分发挥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谈到外资行具有的鲶鱼效应,程泽宇表示,在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对金融创新的理解能力方面,中资银行已具备和外资银行相互竞争的实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华外资银行该如何抓住发展的新机遇?

    程泽宇指出,随着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门槛和业务限制进一步放宽,加之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开发区等创新发展,中国各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国内市场和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各级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都为外资企业发展积极助力。

    “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为在华外资银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程泽宇认为,外资银行比较显著的优势在于其拥有较为丰富和成熟的海外资源和渠道,且部分外资银行(主要是日资、韩资银行)设立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本国企业的在华子公司,跟母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体来说,外资银行的对公业务较为全面且具有较强的跨境特色。而从个人业务角度看,外资银行由于机构网点数较少的原因,传统个人业务并非外资银行强项。像日资的东京三菱、瑞穗、三井住友等银行甚至都取消了个人业务。

    “但对于高端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外资银行得益于其在成熟市场的高端客户服务经验以及跨境资产配置的相关产品,仍然在国内拥有比较高的品牌价值。”程泽宇如是说。

    应对不确定性:拓展境内贸易融资市场
    当前,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国际环境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

    那么,诸多不确定性是否给外资行的跨境业务带来挑战?需要提前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站在跨境业务整体视角来分析,程泽宇指出,根据外资行在进出口贸易融资、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跨境场景布局的情况,虽然面临一定跨境业务经营压力,但在经营收入等数据上未必已经有所反映。“对于那些已经率先在跨境业务、境内贸易融资双线布局的外资行,有可能今年依旧在迅猛增长”。

    对于以进出口贸易融资为重点的外资行而言,程泽宇认为,应该根据外贸形势变化,跟进客户拓展针对非美客群的贸易融资,以及抓住三大外贸新业态带来的新增长机会,包括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

    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中国吸收外商投资仍旧取得逆势增长。以美元计,中国七、八月实际使用FDI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5%。国内资本市场备受全球投资者青睐,股票、债券市场外资参与度提升。截至2020年6月,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2.49万亿元,债券2.57万亿元。

    程泽宇进一步指出,外资行也要顺应中国“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形势新定位,在未来时间里,不仅着眼于跨境业务,更要投入资源拓展境内贸易融资市场。“根据中资银行普遍对国际业务与境内业务并举的布局经验,在国际业务发展形势处于不确定下,往往通过国内贸易融资市场可以弥补可能发生的业务收入下降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