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流通人民幣包括不宜流通的硬幣和紙幣。人民銀行分別發佈了不宜流通的標準。為普及相關知識,促進人民群眾向銀行交回、銀行從群眾中回收不宜流通人民幣,提高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特將不宜流通相關標準的要點總結如下。若你手中有不宜流通人民幣硬幣或紙幣,請去附近銀行兌換成整潔的人民幣,為提高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做一份貢獻。
一、不宜流通人民幣硬幣
(一)定義:外觀、質地、防偽特徵受損,變色變形,文字、數位、圖案模糊,規格、重量發生變化,影響正常流通的人民幣硬幣。
(二)標準:
1.規格
——直徑、重量與標準值相差大於5%;
——邊部厚度與標準值相差大於10%。
2.污漬
——幣面單個污漬面積大於標準面積的5%,或多個污漬累計面積大於標準面積的10%;
——污漬遮蓋文字、數位、圖案之一,影響辨別面額或真偽。
3.磨損
——幣面出現一處磨損,深度大於0,1mm,磨損面積大於標準面積的5%;
——幣面出現多處磨損,深度大於0.1mm,累計磨損面積大於標準面積的10%:
——幣而文字、數位、圖案之一受損,影響辨別面額或真偽。
4.變色
人民幣硬幣在流通過程中因自然氧化、火燒等原因,使幣面色澤發生較大改變、圖案模糊不清,或光澤度變暗,影響辨別面額或真偽的,為不宜流通人民幣。
5.變形
人民幣硬幣在流通過程中出現扭曲、彎折、凸起、凹坑或其他變形,其最低面直徑與最高面直徑差值大於lmm,或整體厚度與標準邊部厚度差值大於lmm的,為不宜流通人民幣。
6.孔洞
人民幣硬幣在流通過程中出現可見光孔洞的,為不宜流通人民幣。
7.裂痕
——幣面邊沿內出現裂紋或裂口,徑向深度大於lmm,單個裂紋或裂口長度超過3mm,且累計長度大於標準周長的10%;
——幣面出現劃痕,徑向深度大於1mm,單個劃痕長度大於2mm,且累計長度大於標準周長的15%;
——文字、數位、圖案之一受損,影響辨別面額或真偽。
二、不宜流通人民幣紙幣
(一)定義:指外觀、質地、防偽特徵受損,變色變形,圖案模糊,尺寸、重量發生變化,影響正常流通的人民幣紙幣。
(二)標準
1、脫墨
——票面出現一處脫墨,脫墨面積大於100mm2的;
——票面出現多處脫墨,累計脫墨面積大於80mm2的;
——票面脫墨面積雖未超過以上標準,但重要防偽特徵之一脫墨嚴重,影響防偽功能的。
2、缺失
——票面(不含4個角及安全線)缺失,單處缺失面積大於10mm2,或票面多處缺失,累計缺失面積大於12mm2的(缺失面積大於2mm2起計入累計量);
——票面單個缺角,其缺角面積大於20mm2,或票面多個缺角,缺角面積累計大於30mm2的;
——票面安全線缺失10mm以上,或其他重要防偽特徵之一缺失,影響防偽功能的。
3、粘貼
人民幣紙幣票面粘貼有膠帶、紙張及其他物質,無法在不損害票面的情況下除去,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不宜流通人民幣:
——票面出現一處粘貼物,粘貼物面積大於100mm2的;
——票面出現多處粘貼物,粘貼物的累計面積大於60mm2的;
——粘貼物面積雖未超過規定標準,但遮蓋了重要防偽特徵之一,影響防偽功能的。
4、撕裂
——票面出現一處撕裂,撕裂長度大於10mm的;
——票面出現多處撕裂,最短撕裂長度大於3mm,累計撕裂長度大於9mm的。
5、拼接
一張人民幣紙幣損壞為2部分(含)以上,通過粘貼等方式,按原樣連接的,為不宜流通人民幣。
6、變形
人民幣紙幣形狀、尺寸發生變化,票幅長邊與標準規格相差2%以上,或票幅寬邊與標準規格相差4%以上的,為不宜流通人民幣。
7、塗寫
——票面出現一處塗寫,其塗寫面積大於200mm2的;
——票面出現多處塗寫,累計塗寫面積大於100mm2的;
——票面塗寫面積雖未超過規定標準,但遮蓋了重要防偽特徵之一,影響防偽功能的。
8、皺折
——票面出現4處以上皺褶,褶紋明顯、無法恢復原狀,累計皺褶長度大於20mm,或票面單個皺褶長度大於10mm的;
——票面出現貫穿紙幣的明顯折痕,折痕處紙質變軟、起毛的。
9、綿軟
人民幣紙幣紙質變軟、結構損壞,明顯失去挺括度,按照人民銀行規定的各面額人民幣紙幣採樣點及檢測條件,檢測的人民幣紙幣採樣點彎曲挺度值的平均值,若小於等於表2規定標準,為不宜流通人民幣。
10、炭化
人民幣紙幣因受高溫作用,形成票面局部紙張炭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不宜流通人民幣:
——票面出現一處炭化,其炭化面積大於10mm2的;
——票面出現多處炭化,累計炭化面積大於18mm2的;
——票面炭化面積雖未超過規定標準,但遮蓋了重要防偽特徵之一,影響防偽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