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商 > 投資者服務 > 公眾教育
——摘自《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關於開展2017年“金融消費者權益日”活動的通知》
(壹)謹防電信詐騙,保護好個人金融信息。
      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電信詐騙的範圍從沿海逐漸向內地發展,不法分子已經成為壹種社會公害,給人民群眾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央行等六部委聯合行動打擊電信詐騙,同時金融消費者也需要提高警惕意識,增強自身識別電信詐騙的能力,不輕易將個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規的機構、網站中,網銀賬號、普通社交賬號密碼要區分,密碼定期修改,謹防信息泄露。 (二)養成良好習慣,避免銀行卡盜刷。
      銀行卡被盜刷的事例層出不窮,此前,盜刷僅僅局限在信用卡,如今已逐漸涵蓋了幾乎所有銀行卡。盜刷的手段有很多種,持卡人自己在日常用卡時要提高防範意識,養成以下良好習慣:1.養成禁點不明連接網站習慣;2.養成禁用免費 WIFI 的習慣;3.養成謹慎取款或消費的習慣;4.養成保護密碼的習慣;5.養成保管好個人信息的習慣;6.養成定制短信洞察風險習慣;7.養成經常修改密碼的習慣。如果持卡人發現有偽卡交易和賬戶盜用等非本人授權交易時,建議第壹時間與發卡機構取得聯系,凍結、掛失卡片,避免再次遭受盜刷,同時在發卡機構的指導下留存證據,按照相關規則進行差錯爭議處理。
(三)了解客戶備付金,防範支付賬戶風險。
1.正確認識客戶備付金的本質。
      客戶備付金是支付機構預收其客戶的待付貨幣資金,不屬於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客戶備付金的所有權屬於支付機構客戶,但不同於客戶的銀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也不以客戶名義存放在銀行,而是以支付機構名義存放在銀行,並由支付機構向銀行發起資金調撥指令。
客戶備付金的規模巨大、存放分散,存在壹系列風險隱患。中國人民銀行建立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制度,主要目的是糾正和防止支付機構挪用、占用客戶備付金,保障客戶資金安全,並引導支付機構回歸業務本源。 2.支付賬戶的風險防範。
(1)審慎選擇支付機構。客戶應該適當關註支付機構披露的信息,選擇服務機制完善、業務風險較低的支付機構辦理業務。
(2)控制支付賬戶的使用權限。客戶不要隨意出借支付賬戶,更不要出租、出售支付賬戶,以免自己的支付賬戶被不法分子利用從事欺詐、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
(3)妥善保管本人或本單位信息。客戶在開立支付賬戶、辦理支付業務過程中要妥善保管個人或單位信息以及相關證件,並留意支付機構對收集目的和用途的說明,避免信息泄露。
(4)準確辨識服務渠道的真實性。客戶應該留意支付機構網站地址、客服電話等服務渠道,準確辨識服務渠道的真實性,避免支付賬戶名稱和密碼、手機動態驗證碼等敏感信息被不法分子通過“釣魚”手段竊取。
(5)積極維護自身權益。客戶使用支付賬戶辦理支付業務過程中壹旦發生風險損失,如果支付機構不能有效證明風險損失是因客戶原因導致的,那麽支付機構需要對客戶的損失及時先行全額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