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商 > 投资者服务 > 公众教育
全民反诈在行动 | 请查收 《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新手法、新套路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为帮大家练就“火眼金睛”,提升识骗、防骗能力,我行特意梳理了5个典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提炼出关键识别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那些潜伏在生活里的诈骗陷阱,看看该如何见招拆招。   案例一:“安全账户”不安全,转账即失财 在外留学的小张接到“警方”电话,称其涉嫌诈骗,需缴纳“取保候审”的保证金到“安全账户”,否则就要被遣返回国。小张慌忙按指示转了10万元,之后才发现是骗局。 关键词:涉嫌违法、安全账户 提示: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安全账户”。凡是电话中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求把资金转到指定账户或现金取款交至陌生人的,都是诈骗。如遇可疑情况,及时拨打反诈专线96110求助。   案例二:“修复征信”是幌子,骗钱才是真目的 小赵因信用卡逾期愁于征信问题,网上找到“专业征信修复”机构,并按对方要求交了2万元“手续费”。其后,对方却以“需要打点”为由不断要钱,最后直接失联。小赵的征信没能修复,之前交出去的钱也打了水漂。 关键词:征信修复、先交手续费、内部关系 提示: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公司和个人都无权“修复”。凡是声称花钱可改征信的都是诈骗。   案例三:陌生软件远程控制,账户密码全被盗 林老太接到“客服”电话,说她订单异常,需下载“专用软件”协助处理。下载后对方远程操控她的手机,趁机获取了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并转走卡内20万元。 关键词:远程协助、陌生软件、索要验证码 提示:切勿随意下载陌生软件让他人远程控制手机,在涉及资金操作时需格外谨慎,更不能泄露验证码。   案例四:陌生软件藏陷阱,NFC盗刷悄发生 小陈收到“领取优惠券”链接,下载陌生APP后,APP提示需开启NFC功能并验证银行卡信息。不久后,他发现银行卡被多次盗刷,才知软件已通过NFC读取卡片信息,盗走钱财。 关键词:陌生APP、NFC功能 提示:切勿随意下载不明软件,开启NFC功能前务必核实用途,谨慎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   案例五:贷款刷流水,钱没贷到反被骗 小王创办的公司急需用钱,网上看到“无抵押快速贷款”信息,联系后对方称需要其协助刷流水才能符合借贷条件。小王便按要求将公司的账户网银密码、U盾、营业执照等材料寄到省外指定地点。过了几天,小王并没有收到对方承诺的“贷款”,却等来了警察的上门。小王这才知道不法分子已经拿着小王的企业账户转移了大量涉诈资金。 关键词:刷流水、出借账户 提示:诈骗分子以“刷流水”的名义,骗用小王的企业账户进行涉诈资金转移。小王不仅无法收到承诺的“贷款”额度,还会导致账户被冻结甚至涉嫌犯罪。
为进一步织密反诈宣传防护网,持续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努力遏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今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的活动主题为“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下面,就由小南带你识别诈骗手段,不做电诈“工具人”。   场景一:协助转账“工具人”
犯罪分子通过发布“帮助转账,赚取佣金”等噱头的兼职广告,招募人员并获取“兼职人员“的银行账户信息,“兼职人员”通过使用本人账户代收款并将“款项”取现或转入指定账户的方式赚取佣金,帮助犯罪分子完成非法资金转移。
  场景二:账户租借“工具人”
犯罪分子通过发布“高价回收银行卡”的广告收购银行卡。持卡人将本人银行卡及个人信息一并售卖给犯罪分子获取报酬,犯罪分子利用“回收”到的银行账户实施非法资金转移。
  场景三:兼职代购“工具人”
犯罪分子通过发布招募广告,吸引“代购人”参与代购业务。犯罪分子要求“代购人”提供本人银行卡信息,并将涉诈资金转入“代购人”账户用作“代购金”,“代购人”通过到指定地点购买手机、黄金等高价实物并返还犯罪分子的方式获取佣金。“代购人”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泄露给犯罪分子,并协助犯罪分子完成涉诈资金转移。
  ”为了销售业绩,需要代为转账冲业绩;为了避税,需要面对面刷脸转账;因财务问题,需要代为刷银行流水……”无论什么理由,都是犯罪分子利用“兼职工具人”的银行账户对涉诈资金分散转移,隐蔽诈骗资金来源,躲避公安机关追查的手段。   我们应当对这类需要使用自己银行账户将他人钱款转进转出的“兼职广告”时刻保持警惕,在进行任何兼职活动之前,务必充分了解相关风险,避免轻易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如银行账户、交易验证码、银行账户密码等,避免成为电诈“工具人”。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

三、电信网络诈骗常见形式
1、网络贷款类:
打着“无抵押”、“零门槛”、“秒到账”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缴保证金等理由,要求先行转账或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
2、网络购物类:
打着“低价、限量抢购”等旗号,通过发送假链接、假网页,要求填写银行卡信息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3、冒充公检法、银行人员进行诈骗:
以“涉嫌违法犯罪”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安全账户”。
4、刷单兼职类:
打着“零投入”、“日清日结”等旗号招募网络兼职刷单,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投入大量资金后,再把你拉黑。
5、网游虚假交易类:
打着“代充游戏、高价收号、低价卖号”的旗号,通过第三方社交平台添加好友的方式,以缴纳担保费、退游戏充值款项等理由,要求你先行转账或付款,再把你拉黑。
  四、反诈“三六八”
1、三个不要:
不要轻易相信:不相信主动联系你的各类客服、亲朋好友,借钱转账要核实清楚;
不要轻易泄密:不向任何人泄露密码、验证码,短信、微信、QQ链接不轻易点开;
不要轻易汇款:不给陌生账户转账、不扫陌生人发的收款码,尽量选择延迟到账。
2、六个一律:
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
所有短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一提到 “安全账户”,一律是诈骗!
3、八个凡是: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凡是叫你汇款到 “安全账户”的;
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
凡是通知“家属” 出事要先汇款的;
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
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
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