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新手法、新套路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为帮大家练就“火眼金睛”,提升识骗、防骗能力,我行特意梳理了5个典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提炼出关键识别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那些潜伏在生活里的诈骗陷阱,看看该如何见招拆招。
案例一:“安全账户”不安全,转账即失财
在外留学的小张接到“警方”电话,称其涉嫌诈骗,需缴纳“取保候审”的保证金到“安全账户”,否则就要被遣返回国。小张慌忙按指示转了10万元,之后才发现是骗局。
关键词:涉嫌违法、安全账户
提示: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安全账户”。凡是电话中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求把资金转到指定账户或现金取款交至陌生人的,都是诈骗。如遇可疑情况,及时拨打反诈专线96110求助。
案例二:“修复征信”是幌子,骗钱才是真目的
小赵因信用卡逾期愁于征信问题,网上找到“专业征信修复”机构,并按对方要求交了2万元“手续费”。其后,对方却以“需要打点”为由不断要钱,最后直接失联。小赵的征信没能修复,之前交出去的钱也打了水漂。
关键词:征信修复、先交手续费、内部关系
提示: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公司和个人都无权“修复”。凡是声称花钱可改征信的都是诈骗。
案例三:陌生软件远程控制,账户密码全被盗
林老太接到“客服”电话,说她订单异常,需下载“专用软件”协助处理。下载后对方远程操控她的手机,趁机获取了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并转走卡内20万元。
关键词:远程协助、陌生软件、索要验证码
提示:切勿随意下载陌生软件让他人远程控制手机,在涉及资金操作时需格外谨慎,更不能泄露验证码。
案例四:陌生软件藏陷阱,NFC盗刷悄发生
小陈收到“领取优惠券”链接,下载陌生APP后,APP提示需开启NFC功能并验证银行卡信息。不久后,他发现银行卡被多次盗刷,才知软件已通过NFC读取卡片信息,盗走钱财。
关键词:陌生APP、NFC功能
提示:切勿随意下载不明软件,开启NFC功能前务必核实用途,谨慎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
案例五:贷款刷流水,钱没贷到反被骗
小王创办的公司急需用钱,网上看到“无抵押快速贷款”信息,联系后对方称需要其协助刷流水才能符合借贷条件。小王便按要求将公司的账户网银密码、U盾、营业执照等材料寄到省外指定地点。过了几天,小王并没有收到对方承诺的“贷款”,却等来了警察的上门。小王这才知道不法分子已经拿着小王的企业账户转移了大量涉诈资金。
关键词:刷流水、出借账户
提示:诈骗分子以“刷流水”的名义,骗用小王的企业账户进行涉诈资金转移。小王不仅无法收到承诺的“贷款”额度,还会导致账户被冻结甚至涉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