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商动态
  •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展会,进博会已经成为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南商中国”)副总裁韩秀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既能让跨国企业在这里扩大“朋友圈”、打造“生态圈”,也能让中小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迎来发展新机遇,真正体现了“中国机遇世界共享”。   通过进博会扩大“朋友圈”
    从建设开放新高地,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中国在进博会上作出的郑重承诺,彰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博大胸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责任担当。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南洋商业银行已连续五年参会。韩秀珍表示:“过往四年,南洋商业银行在进博会的展台共计举办百余场活动,吸引近200多家有意向的企业到访我行展台,并与其中近百家企业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通过这一系列‘进博效应’,提升了我们的知名度,让更多的进出口企业认识了南洋商业银行,同时也加强了与政府商务机构的沟通交流,可谓获益颇多。”

    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乘改革开放春风,从香港出发,勇跨深圳河,在罗湖设立了深圳分行,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在内地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从1982年到2022年,南洋商业银行已经深耕内地市场40年。

    “今年参加进博会,我们会围绕深耕内地市场40年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展示南洋商业银行40年来行而不辍的‘红色金融路’。”韩秀珍表示,今年展台增设了不少互动区域,为莅临现场的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更同步推出线上进博会入口,依托数字化手段搭建“云端”展厅,扩大进博“朋友圈”。

    韩秀珍指出,40年来,南洋商业银行有幸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脱胎换骨,更加有幸能够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2016年加入中国信达后,南洋商业银行依托国有资管平台,精耕商业银行主业,以专业化、数字化、区域化经营策略为方向,主动发挥跨境特色及AMC(资产管理公司)背景优势,在实现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实现各项主要业务指标的显著增长。

    同时,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监管环境趋严趋紧的情况下,南洋商业银行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以改革转型促发展,以积极创新求生存,全面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在规模、效益、质量等多个方面实现进步和提升。

    下一步,南洋商业银行将紧密依托集团协同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推进战略转型,全面实施“差异化、区域化、数字化”发展战略,重点布局跨境业务、“投行+商行”业务,重点聚焦金融科技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市场吸引力只增不减
    在百年变局与疫情交织背景下,南洋商业银行深耕内地市场。截至目前,南洋商业银行(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汕头、青岛、杭州、无锡、成都、南宁、海口、大连、苏州、合肥、武汉、重庆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

    韩秀珍表示,当前,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只增不减,主要得益于中国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始终保持着健康增长。同时,中国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市场巨大、社会稳定,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具有长期向好的经济基础,这些优势为外资外商在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银行之一,南洋商业银行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自2021年10月19日正式落地以来,业务开展平稳有序。通过线上签约、代理见证开户、线上风险测评、远程购买产品等全流程远程办理服务,为客户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体验。截至目前,南洋商业银行的南、北向通合计开立二百余户,从南、北向通开户数及汇划资金来看,北向通业务成效更佳。
    产品服务上,考虑到港澳客户投资经验丰富、产品选择多元性、风险承受能力偏高以及更关注过往业绩等整体客户画像,在持续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同时,南洋商业银行会逐步提供客户认可的特色差异化的跨境理财通产品,后期可配置的产品和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全方位满足两地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上海是进博会的主办地,在韩秀珍看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业改革开放深化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金融中心正可谓适逢其时。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等方面的排头兵,要积极把握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中国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逐步加深等一系列历史性机遇,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质量,进一步向建成国际一流金融中心迈进,擦亮城市名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联动效应进一步显现。韩秀珍预计,人民币金融资产在国际的配置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金融科技应用的范围将更为广泛,整个中国的营商环境将进一步优化,高端人才将进一步聚集。

    韩秀珍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她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变。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立足全局、立足长远、立足国内,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宏观经济长期向好将促进银行业对接消费复苏、有效投资、进出口贸易等多方融资需求。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规模将持续增长,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以量补价”将能够带动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中国银行业稳中向好的态势将保持不变。